在云貴高原的崇山峻嶺之間,滬昆鐵路猶如一條鋼鐵巨龍蜿蜒穿梭。當清晨的第一縷曙光尚未完全穿透苗嶺那如紗般的晨霧時,那低沉而又悠長的汽笛聲響徹山谷,仿佛是大地在發出雄渾的呼喊。此時的我,正沿著父親走過的那段路,一步一步地丈量著這看似無盡的光陰。

這個位于黔東南深山褶皺里的五等小站,規模不大,設施也不算完備,但它卻如同父親勞保服上第三顆銅紐扣一般,在漫長的歲月里,被時光慢慢摩挲,沁出了溫潤的包漿。它見證了無數列車的來來往往,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鐵路人的夢想與堅守。站臺上,鋼軌之間,蒲公英在肆意地瘋長著,毛茸茸的種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每當看到這些蒲公英,我的思緒總會不由自主地飄回到五十年前。那時的我,還是一個天真爛漫的男孩,總是追著火車留下的煤渣奔跑。在我眼中,父親手中的搗鎬、耙子,就像是春天里第一抹新綠,充滿了生機與希望;而養護線路時發出的清脆聲響,比侗寨里歡快的蘆笙聲還要動聽,那是鐵路特有的旋律。

寅時,整個世界還在沉睡之中,小站靜靜地枕著青灰色的霧靄,仿佛被一層神秘的面紗所籠罩。股道間的紅色信號燈光閃爍,就像未燃盡的煙頭,在黑暗中散發著微弱而又堅定的光芒。父親那軍用水壺里散發出來的姜茶香,始終縈繞在我的記憶深處,揮之不去。那是1978年,一場大雪席卷而來,兩根鋼軌被厚厚的積雪鋪蓋,鐵路運輸面臨著巨大的危機。父親和同事們日夜奮戰在一線,為了確保線路能夠正常運轉,他把水壺里的最后一口熱茶喂給了冰冷的鋼軌,而自己卻只能啃著已經結冰的苞谷粑。那冰冷的苞谷粑在口中難以下咽,但父親卻毫無怨言,他的心中只有守護鐵路的責任和使命。

童年時,我常與小伙伴們在路肩上嬉笑穿梭,即便歲月悠悠,依舊難以忘記,鐫刻在記憶的最深處,成為記憶深處最溫暖的片段。后來,我也成為了一名線路工,我的背包里總是備著兩壺茶。一壺用來澆醒被晨霜覆蓋的螺栓,讓它們保持良好的狀態;另一壺則是為了溫熱新職工們凍紅的手指。看著那些年輕的面孔,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對這份工作充滿了好奇和熱情。那鐵味十足的芬芳,瞬間沁入心肺,讓我心曠神怡。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動,將父親那一代鐵路人的精神傳承下去。我以摯愛筆觸,精心繪就著燃情歲月。而追尋鋼軌上的足跡,宛如碾壓而成的千古詩篇,鐫刻著無盡的故事與深情。我,作為接班父職的鐵二代,對小站的情感,恰似山間潺潺溪流,綿遠悠長,從童年的純真歲月,流向少年的憧憬時光,小站早已成為我靈魂深處永不磨滅的記憶。

年復一年,無怨無悔,帶著火熱的情愫,思緒仿佛從沉睡中悠然醒來,瞬間綻放出無怨無悔的夢幻世界。追尋鋼軌上的足跡,思想火花肆意綻放,如同掙脫塵世束縛的精靈,自由奔放。澎湃的心、靈動的鍵盤,交織成一幅絢麗的畫卷,點綴小站。

當暮色漸漸降臨,為軌道鑲上一層金邊時,山貨背簍在柵欄外一字排開,就像一片五彩斑斕的野花。小楊穿著橘色的工裝,在線路上忙碌著。他的身影讓我想起了他婚禮上那跳動的火塘,溫暖而又熱烈。新娘子精心繡制的臘梅,在彌漫著柴油味的空氣中倔強地綻放,那堅韌的姿態,像極了我們在線路凍害區埋下的防脹軌觀測樁,默默地守護著鐵路的安全。老工長數道砟的姿勢就像在數佛珠一樣專注,每一顆道砟都仿佛承載著他的心血和汗水。而父親當年在暴雨中跪聽鋼軌異響的身影,也漸漸與老工長的身影重合在一起,他們的身影都化作了道尺上跳動的數據,記錄著線路的每一處細微變化。

春汛來臨的時候,河水上漲,漫過了石砟。我穿著解放鞋走在鐵軌旁,鞋底拓下的仿佛是八十年代的掌紋,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跡。那些被搗鎬磨平的歲月,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在我的記事本里重新發芽。《西南鐵道報》副刊上的鉛字,就像是鋼軌的另一種延伸,每一個標點都帶著道釘錘的韻律,記錄著鐵路的發展與變遷,也記錄著我們鐵路人的奮斗與奉獻。我悠然徜徉于燃情歲月春夏秋冬,品味無私奉獻的細膩韻味,靜心聆聽兩根琴弦般鋼軌那悠揚的旋律;我站在苗嶺侗鄉之巔,探尋舍小家顧大家的傳說,用心觸摸那烙在鋼軌上的印記;我還融入到丹小站人的記憶花海中留下歡聲笑語。

追尋鋼軌上的足跡,不同時刻,有著不同的美。晨霧繚繞間,鋼軌若隱若現,恍若仙境降臨;而至傍晚,夕陽如織,為鋼軌勾勒出金邊,熠熠生輝,美得令人窒息。那一刻,作為山區鐵路人的我,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為鋼軌擁有這般美景而驕傲。

厭倦了城市的喧囂紛擾,渴望來一場與昨天的浪漫邂逅;我向往詩韻深厚的燃情歲月,想要探尋擁抱平凡的足跡;我熱愛堆碼文字,期待在情感交融中激發無限靈感,從此,踏上了執著無悔的追夢旅途。

燃情歲月,是我一生慷慨的饋贈,是愛路情感的深厚沉淀,是創作靈感的不竭源泉。而軌脈,時刻靜候著我的尋覓、踏勘與傾心。我喜歡來一場浪漫之約,鐫刻難忘時光,讓這份美好,化作心間的永恒記憶。

信號機又轉綠了,遠方的光點漸次明亮。我知道高速列車掠過站臺的瞬間,玻璃幕墻映出我的影子與歲月重疊,像兩代鐵路人的掌紋,終于合寫成鋼軌延伸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