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諍
圖一為已經改為公路隧道的鐵路隧道
圖二為昆一鐵路遺留的橋墩
圖三為一平浪站舊址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筆者專程前往云南祿豐,尋訪了已廢棄40多年的昆一鐵路(昆明至一平浪)遺跡。如今,昔日繁忙的鐵路線已經改成了公路,有的站舍還被建成了現代化的廠房,不過還有一些隧道、橋墩尚存。回望這條鐵路逝去的歲月,令人不勝感慨。
昆一鐵路原屬于滇緬鐵路的一段,但命運多舛。1938年至1942年,因抗戰需要,當地政府為謀軍交運輸之便和開發西南富饒資源,著手修建滇緬鐵路,昆明北站至草鋪站39.1公里的昆草線全面鋪軌,設昆明北、石嘴、麒麟、安寧和草埔5座車站,但后來因滇西抗戰失利而全線停建,石嘴至草鋪區間26.7公里鋼軌被拆除。
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平浪煤礦所產煤炭大多由汽車從干海子運到一平浪鎮,再通過滇緬公路運至全省各地,一平浪鹽礦產的食用鹽也是如此,成本高、運輸量小,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活。1958年,為運輸一平浪的煤炭和食鹽、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云南省政府報請國務院批準,決定發動廣大軍民在恢復原昆草線的同時,沿原來滇緬鐵路把鐵路延伸至一平浪,建成昆一鐵路。
鐵道部西南鐵路工程局設計分局1957年12月對昆一鐵路進行了現場調查,1958年2月提出調查報告,推薦使用米軌方案,勘察設計工作由鐵道兵部隊負責。1958年3月,鐵道兵8501部隊開始著手勘測,鑒于計劃修建的成昆鐵路即將開工建設,建成后昆一鐵路將被拆除,所以線路按照使用3年至5年的期限標準設計。工程于1958年4月開始施工,9月14日鋪軌,1959年3月6日全線鋪軌完成,設備交由昆明鐵路局安寧工務段等站段接管。
歷時近一年建成的昆一鐵路共完成土石方105萬立方米,從昆明至一平浪正線鋪軌125.1公里、站線14公里,設昆明北站、石嘴站等15座車站,架設橋梁146孔59座,建設隧道10座、涵渠408個,鋪設通信線路119公里。因受地形限制,昆一鐵路的軌矩采用1000毫米,最小曲線半徑區間為100米、車站內為300米,線路最大坡度為25‰。
1960年,昆一鐵路120公里處大花橋旁起,沿綠汁江下至星宿江邊煤焦廠止,計劃采用“炸藥開路法”建設一條13公里的煤焦專用線,后由于張武莊至一平浪的公路提前修通,焦煤可由公路運輸,這條“大星專用鐵路線”于年底停工,變為廢線。
昆一鐵路建成通車后主要經營客貨運輸,從1959年至1970年,由于一平浪盛產食鹽、煤炭,因此車站年平均貨運量為35萬噸(發送量18.3萬噸,到站量16.7萬噸),年平均發送旅客14萬人次。該鐵路線當時在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運送食鹽、煤炭等物資,加快運輸周轉,支援昆明鋼鐵廠建設等方面,都曾起到重要作用。
1970年,成昆鐵路建成通車,昆一鐵路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負責線路設備維修工作的安寧工務段撤銷,人員和設備分別交予新成立的負責成昆鐵路線路維修工作的昆明工務段和廣通工務段。
根據上級要求,1970年至1980年間,昆明鐵路局先后兩次對一平浪至草埔、草埔至石嘴間的鐵路線進行拆除,安寧至麒麟間的7.3公里線路無償交給了昆明鋼鐵廠使用,石嘴至羊老哨、祿豐至一平浪間的鐵路路基改成了縣鄉公路,羊老哨至祿豐間的部分路基被附近村民改為良田,一平浪站站舍被鹽礦改為了職工宿舍,僅存的昆明北站至石嘴間12.4公里線路改稱昆石線。
昆一鐵路從建成到拆除僅僅10年左右,存在的時間不算長,但它所處的時代背景、工程規模、建設和運營管理難度以及它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將永載云南省的交通史冊。
本文圖片均由楊學諍攝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