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新是包頭工務段新街線路工區后勤管理員,在他的管理下,工區水電費用從未超標,每月的成本支出都有結余,僅修舊利廢就節約資金4000多元。大家說,這一切都是周培新“巧手”掌管的結果。

新街線路工區的32名職工居住在新街車站綜合樓三樓,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經常會看到周培新心事重重的樣子。原來,他牽掛著瑣碎的“公家事”。樓道燈泡閃了、洗漱池水龍頭壞了……工區成本有限,可關系職工工作、生活的每件事都不能忽略,他總是想方設法從這摳摳、從那省省,一件一件地辦理妥當。

工區樓道有4盞燈,晚上都打開有些浪費,周培新建議撤掉2盞并將其余兩盞改裝成節能燈;工區浴池使用隨意性大,水電耗也大,他精心制訂浴池使用管理制度,除夏季外,每周一、三、五開放,提高浴池使用效率,節省水電費;工區的凈水機壞了,他自己動手修好再用;拖把笤帚“禿了”,他組織職工用棉紗和布條重新捆扎一個;辦公室紙張消耗快,他總是提醒大家正反兩面用。為此,周培新多了一個昵稱“老摳”。

其實,“老摳”并不是事事都“摳”,只要關乎職工利益和安全生產的事,周培新花錢從不吝嗇。包西線大機搗固,為了讓職工既吃飽又吃好,周培新合理安排菜譜,注重營養搭配,并時不時的為職工加餐改善伙食,絞盡腦汁把職工“舌尖上的事”辦好。除此之外,大家每天都能吃到他精心購買的大西瓜,喝上他親手熬制的綠豆湯、菊花茶。

由于管理有方,大家對周培新的“摳”心服口服。如今工區“長明燈”、“長流水”現象已銷聲匿跡,節支降耗的風氣越來越濃,周培新這個“巧管家”的名氣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