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軌扣件作為保障鐵路軌道穩定的“隱形脊梁”,承擔著分擔鋼軌載荷的重要作用。因此,維護鋼軌扣件已然成為保障鐵路運輸安全暢通的基礎工作、延長軌道使用壽命的必要舉措,以及提升鐵路運營效率與服務質量的重要環節。在這一關鍵領域,華東交通大學項目團隊勇擔重擔,攜“智能鋼軌扣件涂覆機器人”創新項目,融合智能識別、精準控制技術,攻克傳統工藝難題,為軌道交通領域技術提升注入蓬勃活力。
隨著高鐵時速不斷突破,鋼軌扣件的疲勞損耗已經成為制約鐵路養護效率的關鍵痛點。項目團隊成員針對現有鋼軌扣件涂覆識別弱、涂勻難、效率低的痛點問題尋找突破,他們輾轉鐵路一線與實驗室開啟了“白加黑”模式,白天在現場模擬極端工況采集實地數據,晚上則針對這些實地參數進行交叉對比,整改方案。在實驗室里調試陷入僵局時,大家圍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碰撞思路,有人提出創新想法,有人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在一次次失敗面前,沒有抱怨和退縮,只有拍拍肩膀的信任與“再試一次”的堅定,用彼此的智慧與力量共同掃清障礙,讓項目在溫暖而堅韌的協作中穩步前行。
鋼軌扣件涂覆機器人項目的出現,為鐵路行業帶來全方位變革。在維護效率上,以往人工涂覆需耗費大量時間與人力,而機器人能快速作業,大幅縮短了施工周期,讓線路能更快恢復正常運營,減少對運輸的影響。在維護質量方面,機器人憑借精準的控制,實現均勻涂覆,避免人工操作導致的厚度不均問題,極大提升了扣件防護效果,降低了因扣件銹蝕損壞帶來的安全風險,保障列車運行安全。從長遠角度來看,能減少人力成本和后期維護費用,性價比優勢明顯。此外,它還推動鐵路養護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發展,為鐵路事業長遠發展注入科技力量。
從重載列車碾過的鋼軌旁到燈火通明的實驗室,團隊以腳步丈量行業痛點,用雙手破解技術難題。當智能涂覆裝置在鋼軌上劃出精準弧線,每一次深夜的堅守、每一場思維的碰撞,都化作推動行業進步的堅實力量。他們以躬身實踐的行動回應時代之問,用科技創新的成果為中國鐵路發展賦能,讓“中國速度”在技術創新的護航下穩健前行,在時代的答卷上書寫下屬于科研工作者的壯麗篇章。(:陳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