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印尼雅萬(雅加達-萬隆)高鐵項目,終于塵埃落定。中國和印尼相關企業成立合資企業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雅萬高鐵項目正式落地。雅萬高鐵競標一波三折。今年9月,當中日之間白熱化的競爭引來國際媒體圍觀時,印尼突然宣布取消高鐵項目,同時退回中日方案,各方愕然。但接下來,該項目又峰回路轉,中國最終成為贏家。

盡管競爭很激烈,過程很曲折,甚至相當戲劇性,但中國高鐵還是憑借其綜合優勢,成功拿下了這個“走出去”的重要一單。該項目的成功,可謂意義非凡。雅萬高鐵是中國高鐵第一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它的設計時速是250至300公里,符合國際高鐵定義,將全面采用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中方將參與勘察、設計、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高鐵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鐵路聯盟的技術標準,并與阿爾斯通、西門子和龐巴迪技術標準兼容。

在去年墨西哥高鐵項目戲劇性地被取消之后,使得中國高鐵整體“走出去”的時間被推遲,但有實力就會有市場,此次中國高鐵成功中標印尼高鐵,再次書寫了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新篇章。它不僅是中國高鐵“走出去”的一次成功競標,更是中國標準走出去的重大突破,意味著中國高鐵“走出去”已經從之前單純的產品走出去,變為了現如今的技術標準、產品品牌整體輸出,實現了中國高鐵“走出去”的轉型升級。

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高鐵是在和日本高鐵的競爭中勝出,拿下印尼的高鐵訂單的。毋庸諱言,在中國高鐵發展之初,已經處于高鐵領先水平的日本等國家,曾經是我們的學習和借鑒對象。換言之,在世界高鐵的發展歷程中,日本曾經是中國的“老師”,中國只是一個“學生”。此后,中國高鐵通過不斷努力,完成了自我升級,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高鐵體系。此次能在和曾經的“老師”正面競爭中勝出,雖不能說已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但起碼已經有了不輸于“老師”的市場競爭實力和水平。

有分析指出,中日高鐵的競爭不止于技術,更凸顯了商業的邏輯。中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等國技術水平越來越趨同,因此,高鐵競爭的焦點也就從技術轉向市場,尤其是融資方案。未來的高鐵國際市場容量巨大,高鐵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企業將是建設高鐵的主體,中方的勝出在很大程度也是順應了這一商業化的邏輯。看來,中國高鐵未來在與日本、法國等“老師”競爭時,已經完全不落下風。

更需要注意的是,此次中國高鐵的勝利,是在經歷了對中國高鐵質量的質疑之后得到的。就在印尼高鐵項目競標日趨白熱化的時候,印尼媒體突然集中炒作中國產品質量、高鐵安全等問題。面對這樣的質疑和詰難,中國并沒有慌亂,而是立即采取行動,擺事實,講道理。即從理論層面闡述中國高鐵的質量可靠性,也從數據角度展示中國高鐵安全——據國際鐵路聯盟統計,過去10年,中國鐵路每十億人公里旅客傷亡率僅為0.02,在世界上保持最低水平。還從實踐出發檢驗中國高鐵的質量安全水平——邀請印尼媒體到中國親身體驗中國高鐵的舒適與安全。

正是有了這種全方位質量安全方面的展示,不僅成功打消了印尼對中國高鐵質量安全的擔憂,反而加深了其對中國高鐵質量的認識,中國高鐵之所以敢這樣直面質疑,背后蘊藏的是中國高鐵對自身質量安全的自信,也是中國高鐵這些年全面發展的成就。要知道,黨和國家領導人一直是中國高鐵的“超級推銷員”,如果沒有對中國高鐵產品的質量自信,“超級推銷員”哪來在全世界推銷中國高鐵的信心和底氣,畢竟質量和安全可是高鐵建設的生命線。

有了印尼高鐵項目的開端,有了質量安全作支撐,相信中國高鐵“走出去”會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