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4日,山西長治,長(治)襄(垣)城際連接線跨安居鐵路立交橋,時間,地點,主角,為一場完美的空中“轉體秀”上演而設定:總重達3.42萬噸的兩個大型T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逆時轉體90度,僅用88分鐘就實現空中“握手”,浪漫相接。該橋首次采用轉體支座替代傳統球鉸工藝,也是目前國內一次轉體最重、轉體角度最大的橋梁,為我國同類橋梁的施工積累了寶貴經驗。
優尋戲”班,為“秀”搭臺
山西長治,古稱上黨,風馳楚楚,云動悠悠,文化古城,自古人杰地靈,常為英雄豪杰集聚之地。
兩年前,在流火的七月,長治至襄垣城際連接線工程上馬,中鐵十八局集團三公司,一支久經考驗、能打硬仗、爭創一流的鐵軍隊伍,仆仆而來,勇接重任,誓在古城上黨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演一場精彩的“工程戲”。
三公司承建的長襄城際連接線工程一標段全長7.05km,總投資6.59億元,包含橋梁8座共1935米,下穿鐵路箱涵橋1座,道路設計等級為城市主干道(Ⅱ),項目建成后,將為長治市構建“一核雙圈”城市格局,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跨安居鐵路轉體橋施工工藝新,技術難度高,轉體重量大,是全線關鍵性控制工程。
“角”好一半戲。為了挑尋良將”,三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楊利全、黨委書記馬偉峰與班子成員反復商議,決定委派鐵道兵出身、具有豐富橋梁施工經驗的“老將”李明松擔任項目經理,他負責的!I大道南段二期子牙新河特大橋等多項工程,曾獲得“2012-2013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天津市結構海河杯獎”等榮譽,同時,委派橋梁專業科班出身、在一線摸爬滾打20余年,對橋梁施工頗有研究的馬清秀擔任項目書記兼總工,實力派“戲骨”,高配高效的項目班子,聯袂搭臺,讓這嘲工程戲”的演繹增加了成功的砝碼。
“這個項目至關重要,必須成功,這將填補公司在大型轉體橋項目施工領域的空白!惫绢I導的重托始終銘記在項目班子的腦海,他們深知,這句話不僅是要求,更是公司上下4000余名職工的共同期望,重任在肩,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鎖定目標不后退”的決心與毅力堅定前行,才能不負眾望。
全心入“戲”,“秀”好內功
干工程如同演出,戰場就是舞臺,戰情就是劇情,要想征服觀眾,就要拿出真功夫,演出高水平。這是項目班子形成的共識。
可是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項目上場初期,困難重重,臨建剛剛起步,征拆還未完成,業主要求三個月后就要實現半幅通車,大量物資、設備需要配備,項目投資大,短期內資金供應不足,如何盡快打開工作面成為了項目班子“入戲”的首要難題,李明松、馬清秀沒有被嚇倒,他們想方設法,巧妙地搬開了一塊塊“絆腳石”。他們一方面臨建、征拆、施工同步推進,節省時間,另一方面,從公司其他收尾項目調集機械設備及鋼模板、腳手架等周轉性材料應急。可這僅僅是緩沖之計,工程建設打的是“消耗戰”,如何才能從根本上破解難題?他們想到了一個妙招:就地招標。鋼材、模板、商砼、地材、水泥、木材、土工材料、支座等,凡大型物資的采購,項目部均實行招標詢價采購,貨比三家,擇優錄齲河南雙瑞集團是當地轉體支座的壟斷供應商,而另一家河北寶力集團苦于沒有大型轉體支座領域業績,又急于開拓市場,項目部抓住時機,分別走訪考察,陳述利弊,為了搶市場,雙方不惜大打“價格戰”,最終,工程急需的轉體支座從最初的250萬元降到88萬元,節約資金162萬元。
“只要你有心,工地處處有黃金”,這是李明松、馬清秀二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他們看來,工地上的一切,“凡是發生,皆對我有利”。
長治地區出現連續強降雨天氣,河水漫過河灘浸泡路基、農田,他們敏銳地抓住有利變更的自然條件,路改橋,增加投資約700萬元,且道路相應減少,得到了業主、設計及監理單位的認可。
他們了解到長治地區片石資源豐富、運輸便利,價格相對低廉,當地有多家混凝土生產商,且都有自己的礦山,經測算,工程需要約25萬方混泥土,如果自己生產,還要新建拌合站,各種機械配套設備要購買,平均每方至少要比當地多出50元成本,可謂是“費力不得利”,于是他們向就近的5家混泥土供貨商拋出“紅繡球”,進行招標,最終優中選優,節省資金上千萬元。
就這樣,資金省下來了,用在刀刃上了,項目施工生產有序運轉,2013年7月上場以來,月均產值達2000萬元,月最高產值達5000萬元,打造了“長襄速度”,受到了各方高度關注,山西盛長治市等各級政府部門領導多次到現場視察慰問。
精“戲”求精,“秀”出絕技
這場戲的最大看點就是跨安居鐵路轉體橋如何完美轉體,為了給“觀眾”留下精彩難忘的“壓軸一幕”,項目部精工細作,備足了功課。
長襄城際連接線跨安居立交橋毗鄰運輸繁忙的潞安鐵路安居編組站,并橫跨9條鐵路線,據項目總工馬清秀介紹,施工區域在高峰時一天有幾十趟運貨列車經過,如果在既有線上方直接搭支架修橋,至少需要兩年時間,而且安全風險極大。
“為此,兩座單體轉體橋都采用了‘先建后轉’的施工方法”,馬清秀說,即先在潞安鐵路貨運專線旁邊沿其平行方向建設橋體,然后將建好的橋體“平面轉體”到設計位置,兩端橋體合龍后實現跨越。
“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座跨越深谷、急流或者公鐵立交的轉體橋,但重量如此之大,轉體幅度如此之高的轉體橋還是頭一次”,馬清秀說,為了確保轉體一次成功,項目部首次在國內同類型橋梁中采用了轉體支座替代傳統的球鉸工藝,降低了施工難度,提高了轉體的安全性,同時,在橋梁中支點位置采用了國家專利技術NDQZ非線性阻尼幅減隔震支座,這種支座也是目前國內最大減震支座,提高了抗震性能和效果。
在4臺500噸千斤頂分級加載下,兩個大型T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猶如兩只凌空巨燕,舒展其長達105米、寬29米、重達1.71萬噸的雙翼,以每分鐘1.02度逆時旋轉,88分鐘后,轉體橋成功跨越潞安鐵路貨運專線,實現完美轉身。
觀摩的人群中,有上級領導,有天津電視臺等媒體記者,有前來取經的公司所屬各單位技術負責人,還有當地老百姓,他們翹首以待,對大橋如何安全、漂亮地旋轉到位充滿好奇,圍著項目部人員不斷提問。
“為了大約1個半小時的轉體,前期準備要花很長時間。我們事先通過計算達到精確配重,每次轉體前,都要進行多次試轉取得現場參數!崩蠲魉烧f。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