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早晚會來,這句話用在時下的中國高鐵身上正合適。在經歷了數起不愉快的海外招投標事件后,中國高鐵終于在金秋時節迎來了的收獲。伴隨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美國,美國加州高鐵的建設合作方最終選擇了中國。是什么讓慣于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的美國人,最后收起挑剔的目光轉而與中國高鐵握手呢,那自然是實力使然。
近幾年來,西方國家長期以高鐵鼻祖自居的心態,在中國高鐵的強勁沖擊下已發生微妙的變化。前不久,全球著名高鐵制造商德國西門子,就舍近求遠的來到中國開設辦事處采購鐵路器件,這對于一項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來說實屬不多見。同時,這也是中國高鐵人數十年來潛心鉆研、奮發圖強的最好體現。
中國高鐵的發展前景如何,還要看市場的范圍大小。實際上,沒有比中國高鐵這樣具有如此耐心的企業去努力開拓全球市場。不管參與任何一個國家的高鐵項目,中國高鐵都以最大的誠意與之進行合作談判。雖然期間不乏遇到不靠譜的“黑色幽默”,但中國高鐵持之以恒的信心從來都沒有消退過。正是有這樣的堅忍不拔,才有中國高鐵的今天。
成熟運用的技術讓中國高鐵有足夠的自信,去迎接世界范圍高鐵項目的建設。美國高鐵項目的突破,就像給中國高鐵發了一張世界高鐵建設的通行證。英美一家親,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對英國的影響自然不可小覷。此次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造訪中國,對于加強中英之間的經濟往來具有積極意義。而主動邀請中方參與其國內高鐵建設,也表明對中國高鐵的認可。要知道,英國是世界鐵路的發源地。德法也是高鐵制造強國,后起之秀的中國能在短時間里與之進行競爭,真不虛“國家名片”的稱號。
中國高鐵,期待你有更出彩的表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