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鐵路項目,大局已經初定;印尼鐵路項目,剛剛柳暗花明;美國鐵路項目,中方有望領先。中國和日本兩國在全球范圍內展開鐵路項目的爭奪戰,從南亞打到北美。一戰接一戰,每一戰都是企業沖在前線,政府擔任主攻。隨著由中國發起倡議的“一帶一路”發展規劃,逐步在全球特別是周邊國家引起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熱情之際,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高鐵及其裝備技術“走出去”步伐和節奏,似乎總是受到來自日本競爭的壓力抑或“攪局”。

  一時間,由高鐵“走出去”進而引發許多人的新一輪“抗戰”之聲不絕于耳,也許正是受這種言論的影響,有關中國鐵路包括高鐵在內“走出去”過程中遭遇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在第一時間掀起超乎我們想象的強烈關注與關切。中國與日本,拋開歷史的恩怨與糾葛,就只說在高鐵建設與發展方面:一個是擁有管理和運營全世界最長高速鐵路網和快速發展建設寶貴經驗的后起之秀;一個是率先在全球建成高鐵,并獨步世界高速鐵路建設和運營幾十年的老牌玩家。孰優孰劣,誰贏誰輸,當在國際市場這個大舞臺上同臺競技之時,別說相互競爭與否,究其本身就足以引起各方強烈的好奇與猜測。

  鐵路包括高鐵建設在國家發展過程中這種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以及對國計民生的重大影響,無論哪個國家或民族,在這方面的選擇與抉擇無不都是慎之又慎。成本、技術等等硬指標固然是重點考量,但是絕不是僅限于此。所以,貨比三家、權衡利弊、實現對自我發展利益的最大化,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不僅是我們當初建設高鐵時的選擇,自然也是其他國家的考量。所以說,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就是中國與日本在國際高鐵市場不競爭、老死不相往來,眾多國家也會自然不自然地將兩者比來較去,再加上媒體的炒作與輿論的鼓噪,樂見二者你死我活競爭甚至死磕惡斗從中牟利的自然也不在少數。

  中國高鐵“走出去”絕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時之舉,更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非要與誰死磕你死我活的斗爭,而是長期的國家發展戰略,是促進世界經濟繁榮、共同發展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和胸懷。既然是發展戰略就必須謀長遠、看未來,這不僅是我們的長項也是底氣和信心之源。中國高鐵“走出去”關鍵在自己,必須靠自己打拼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不管對手是來自日本還是其他什么競爭對手,這是繞不過、躲不開的坎,也是必由之路。